为深入学习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光辉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主动回应学生对历史真相的追寻,澄清模糊认识,以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与时代价值,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2025年10月16日,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明德4号楼322会议室举办了2025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第二讲集体备课会,围绕“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展开专题研讨。备课会特邀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王国梁副教授担任主讲,“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部分2025级研究生参加,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兰青松主持。

王国梁以“抗日战争”为主题,从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伟大实践、价值内核与时代意义四个层面展开,重点阐述了四个教学要点。第一,系统讲述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历程。王国梁指出,讲授该内容时应追溯源头、理清脉络,完整呈现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艰苦卓绝历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重要战役,全面把握抗战历史全貌。第二,深入阐释“谁是中流砥柱”这一核心问题。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应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凝聚全国力量、指引正确抗战方向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强调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地位。通过翔实数据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战环境最艰苦、牺牲也最为惨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指出要坚决维护国际秩序,弘扬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与荣光。同时,也要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与学生成长实际,强调要引导青年一代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融入个人理想,在铭记历史中坚定信念、强化担当,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集体备课会,王国梁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以及典型的案例生动鲜明地讲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把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学生可感、可思的生动教案,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深度交融与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打造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的“形势与政策”课堂,引导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