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年秋季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

第三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4-11-05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决定,搭建新质生产力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平台,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0月31日举办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主题研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备课会邀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冯勇主讲,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兰青松主持。

围绕主题,冯勇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主线,从“新质生产力起源和定义”“国家新质生产力概况”“相关专家解读”及其“建议和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首先,冯勇从什么是现代化入手,详细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指出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务虚的理念,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其次,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理论逻辑,即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指出只有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最后,冯勇结合云南实际,进一步指出云南既有必要又有能力赶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潮流,结合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会教师们一致认为,将“新质生产力”这一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表示将进一步学习研究、认真备课,将新质生产力及时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