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

第三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4-05-02    浏览次数:

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月28日成功举办2024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邀请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碧波老师作为主讲,主题研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兰青松老师主持。

围绕备课会主题,朱碧波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线索展开讲解。首先,朱碧波教授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决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加强推进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增进“五个认同”、树立“四个共同”、根植“四个与共”以及把握“四对关系”四个方面生动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最后,朱碧波教授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民族工作的方向和实践路径。

朱碧波教授讲解生动、分析透彻,是一堂高质量的示范指导课。通过集体备课,为全体任课教师下阶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用理论魅力、鲜活案例感染广大学生,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实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