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手牵手丽江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7-03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6月25日至26日,“和美丽江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云南师范大学手牵手丽江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丽江成功举办。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丽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友谊小学、丽江市第二中学、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丽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大中小学85名师生代表在丽江古城文脉与产业新貌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一、踏寻古城足迹,坚定文化自信

6月25日下午,实践教学活动研学团队一行85人,前往丽江市博物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开展“感悟古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研学活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殷切期望。

在丽江市博物院与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研学团队讲解教师围绕东巴文化这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教学。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亲身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入了解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到东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聚焦产业发展,践行生态理念

6月26日上午,研学团队走进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在“聚焦产业发展,践行生态理念”主题活动中探寻“绿色经济密码”。研学团队学生导师讲述园区内民族合作社带动多民族群众参与种植、加工、出口的实践案例,展现“生态优先、团结协作”的发展理念。

师生们实地参观智能温室、冷链物流中心,了解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成果,直观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农业发展”重要指示的落地成效。在开南研习所,大家重温革命历史,进一步理解“产业发展”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深层联结。


三、同讲思政金课,共话团结伟力

6月26日下午,研学成果汇报会在丽江职业技术学院修德厅隆重举行。丽江市教体局党工委委员、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顺琼、丽江职业技术学院、丽江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杨红韦分别致辞,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示范意义。来自研究生、大学、高职、中职、高中、初中、小学七个学段的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带来一场跨学段的思政课盛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双晓爱副院长,李磊副教授、蒋晓涵副教授到现场对研学成果进行指导。

小学学段:来自大研中心校友谊小学四年级廖莹萱同学以《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为题,用“三朵节”“东巴文学习”等童趣故事,描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馨图景。

初中学段:来自丽江市第二中学徐子涵同学以《茶香万里路,同心向未来》为题,结合丽江茶马古道历史,讲解古代各民族通过商贸往来形成的经济文化纽带,对比新时代丽江作为“辐射中心”节点城市在民族交流中的新角色,让同学们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意义,培养历史认同感。

中职阶段: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高护班张雪菲同学以《籽籽同心,携手奋进新征程》为题,以一面红色锦旗和一块跨越70余年的石碑讲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介绍了在民族工艺品制作中传承多民族技艺的实践,体现“以专业技能促进民族交流”的共同体意识,强化职业使命感。

高中阶段:来自丽江市第二中学高中学生木金凤以《生态共治文化共享》为题,以丽江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切入口,分享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案列,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角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

高职阶段:来自丽江职业技术学院余清芳同学以《花卉产业里的“民族协作密码”——丽江现代园区的共同体实践》为题,聚焦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分析民族地区农民在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中的协作模式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讲述花卉出口中各民族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的案例,从经济实践层面理解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大学阶段:来自丽江师范学院的李梦鸽同学以《坚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题,以张伯苓校长“爱国三问”为切口,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并发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我愿用毕生奋斗让她更好!的青年强音。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陈佳顺、张权丽、左云公三位同学以“何以中国”为主题开展汇报,用AI赋能现代教学手段,以青铜器等文物为脉络,呈现历史积淀中的文明印记,从而探索“何以中国、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的文明密码。这启示我们,要学会从珍贵文物中汲取历史养分,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大会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阶段: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潘杨译菡、刘茜楠等同学以《五色丝线绣边疆:共富·共融·共生·共进的云岭回响》为题开展汇报,作品聚焦云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以小切口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图景,通过生动诠释了“四个与共”的理念如何凝聚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基层力量。


四、多维保障护航,共育时代新人

通过本次活动,师生们在“行走”中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活动形成《研学记录》视频、各学段研学感悟等成果。作为教育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云南牵头单位,我校将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生“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实践中担当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下一篇